一个30岁左右的小伙在妹妹的陪同下来到了我的咨询室。
这是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也是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而且在言谈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他强烈的求死意愿。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当年,他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了成都医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成都一家大医院工作。那里,环境优雅,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很高,对他专业水平的提升十分有益,他也很享受那里的工作氛围。
但他老家是蓟州农村的,父母没有文化,而且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养儿防老”而且防老必须在身边的观念在他父母特别是他父亲内心中根深蒂固。看到儿子远在千里之外工作,就强逼着他必须回来。
他也曾软磨硬泡想留在成都,但在父亲没有余地的喝令下,在孝与不孝的大帽子威胁下,他最终妥协了,回到家乡找到一家医院上班了。
父母满意了,他却逐渐抑郁了,整天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而且发展的越来越严重。
听完叙述,我一方面报以同情,一方面告诉他可以进行正式心理治疗了,没想到他却一口拒绝。
我当时愣住了,“如果不是为了治疗改变,那么你今天到这儿来什么目的呢?”
他回答:“是我妹妹非要让我来的,我也愿意和您说说我的遭遇”。
原来如此。
但我知道抑郁症患者自杀率是很高的,于是接着提醒他:“如果没有心理治疗你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即便没有发生自残自杀行为,你的生活品质也是不高的”。
“我知道,但我不想治”。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当然明白心理治疗的前提条件是本人要有求治改变的意愿,所以在反复动员都被拒绝之后,我也只能默默的看着他离开咨询室了。在这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都在为这位当年的优秀大学生、成都医院那个奋发有为的年轻医生而遗憾不已。
那么,作为一位对心理学有一定了解的医科大学学生、有着几年工作经验的医生,明知道靠自己 是走不出抑郁状态的,明知道这样下去很危险,为什么不愿意改变呢?
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正因为他对父母的决定很不满意,而在理智层面上又不能表现出不孝,所以他只能在潜意识中实现对父母的报复了。“你看,你们的愚蠢决定让我变成这样了,你们后悔不?”
他的内心深处实际上在享受着这种由于患上了抑郁症而带来的报复快感。
他之所以不愿意治疗不愿意改变,是因为一旦他治好了、改变了,就会证明他父母的决定是正确的。
甚至在他潜意识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我要死给你们看,让你们断子绝孙,看你们怎么防老?”
可以说,真的到了那一天,他也就达到了自己报复的极致,享受快感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