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他,一米八三的身高、棱角分明的脸庞、满腹的诗书才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单位却人际关系极度紧张,领导和同事都不约而同地对他像“怪物”一样敬而远之,虽然已到而立之年却没有一次恋爱的经历。
通过几次接触了解,我终于发现了这个小伙不受“待见”的原因,他太“高雅”了:表情永远认真严肃,不苟言笑;不会正常聊天,用词都是书面语言,“老师,您用餐了吗?”“老师,您这次课让我收获颇丰,如梦方醒”。问他为什么没有谈过恋爱,他告诉我“现在为时过早,会耽误事业的”。问他有什么业余爱好,他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哲学书,即便偶尔放松自己也是在看托尔斯泰、狄更斯等人的世界名著。在工作中,他看到团队中哪个同事出现一点偏差都会毫不留情地当场指出来,哪怕再大的领导和他交流他也会据理力争、毫不妥协。对于这样一个认真、执着、正确的同事、员工,他们怎么能不敬而远之呢?
心理学有句至理名言“问题在本人,根子在家长”。他父母都是非常敬业的中学老师,从小没有打骂过他,就是反反复复给他讲道理,让他上进让他好学以便将来出人头地,成为栋梁之才。当他看到同龄小朋友快乐玩耍,他偶尔也会忍不住去参与,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听到长长的叹息,然后回到家里,父母就会给他讲那些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励志故事,给他讲居里夫人、华罗庚等伟人成功过程。久而久之,他把这些道理这些故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了,他再也不用父母操心了,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他也没有一天真正放纵过自己。正因如此,当他感到人际关系紧张,自己不受“待见”到没人愿意和他合作时,他困惑不已,变得迷茫起来。
治疗从改变认知开始,当他逐渐接受一些“接地气”的理念之后,又通过精神分析、意象对话等心理治疗技术对他潜意识中的“经验”进行了校正。经过系统心理治疗后的他终于回到了人间。